登录/注册
我的主页
退出登录
关注公众号 下载APP
东风 27 命中 5000 公里外目标,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
洪水调研 2023-08-20 00:12
排雷 $航天电子$ 0.00% 发帖价:7.44 贴收益:0.00% 判定中

不意味什么

先不论真假,当射程达到8000km+的时候,高超就没有意义了

三叉戟D5直径2.11米,长约13.58米,起飞重量不到59吨,三级火箭发动机都使用NEPE75推进剂,一二级使用IM7碳纤维壳体,三级为T40芳纶。三叉戟D5搭载8个W88弹头射程7400,4个W88弹头/8个W76弹头射程11000公里。现阶段美军部署约240枚三叉戟D5导弹。
LGM-30G导弹(民兵3),全长约18.26米,弹体直径约1.67米-1.88米,重量约为35.5吨,战斗部重量约1088公斤,射程约为9800-13000公里。“实战部署”部分主要包括目前依然部署在美军迈诺特、沃伦、姆斯特朗空军基地450个3000psi超压发射井内的450枚LGM-30G“民兵-3”导弹。
东风-41导弹重量为52吨、可以实现1.6吨的载荷、搭载3个535弹头,或者4-6个新弹头,射程13000公里。HTF5980A发射车、NEPE推进剂,SYT49碳纤维壳体
先不论美军那个神秘的MK4E2项目( mk4E2是冷战时mk500弯双锥体蛋头的后续发展型号,弯双锥体,襟翼舵。mk4E2弹头弯锥弹头偏移20度,弯双锥体的升阻比潘兴2的细长双锥体更好,mk4E2用的不是弹翼舵而类似萨德的襟翼舵,体积更小,可以多弹头)单按已经服役几十年的三叉戟2-D5来看,如果以最大荷载(2.8吨)发射,其射程为7400km

而每一枚三叉戟可携带15枚W88型分导式核弹头,末端(重返大气层)速度在15-30马赫之间(估),也就是5100-10200米每秒。其中段速度也在10Ma以上,各方面数据均远超高超武器的标准

换句话说,在这个距离上,中段10Ma+,末端15Ma+已经是弹道武器的标配,而非高超音速导弹的特权

很多人会质疑三叉戟2-D5能不能打更近的弹道,也就是不能打网传DF-27的5000km目标

其实也是可以的

2005年3月1日美田纳西号潜艇(SSBN-734)大西洋SLBM试射,完成三叉戟历史上射程最短的压缩弹道飞行试验,射程2200千米,耗时12-13分钟,同时试验“效应增强型(Effectiveness Enhancement,E2)Mk 4弹头改装件”,精度达到10米。
在2019年连射4枚三叉戟疑似进行服役测试,低弹道大气层内滑翔,公开信息就是投射分导的mk4E2服役测试,大气层内滑翔的激波被客机拍摄。
在2005年的这次实验中,MK4改型(就是上文提到的MK4-E2早期型)以约11000km/h的平均速度(海平面9Ma)打击了2200km外的目标,精度达到10m级——也就是拥有了对海固定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

同样也达到了高超音速导弹的标准

综上所述,如果打击距离超过了5000km,高超就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远程导弹干的比它更好。

高超音速导弹本质上是一种中导,其优势在于其远超其他中导的打击速度和相对远程导弹更小的体积及质量,如果射程达到了远程导弹的范畴,那它本身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当然如果你认为在大气内滑翔几千千米的DF-27的体积质量都会比整个中段都在大气层外的三叉戟2-D5要小,那你赢


很多人没有明白一件事,美军缺的是在2kkm以下能加速到5Ma以上的武器,而非能加速到5Ma以上的武器

如果你要在5000km以上玩弹道导弹,那远程导弹动辄20Ma以上的末端速度,10Ma以上的中段速度不是高超能比的

再者,如果你要跑5000km,就不可能全程低弹道,那正好撞上了标三/萨德的舒适区,大大提高了被拦截概率,本来高超的优势就在于拦截窗口小,能避开标三/萨德的大部分拦截范围 ,只用面对爱国者和标6,现在在高弹道的情况下这个优势也没有了

那还不如直接互扔远程导弹

很多人是不是根本不知道弹道导弹早在三十年前就能做中段机动、末段机动(范围不大,侧向机动能力远小于高超)并且还能携带诱饵弹头

DF-17就是通过助推器推进到80km高度后下降到30km左右进行滑翔的一枚中导,你们来告诉我这玩意和弹道导弹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现在末端拦截本身就是蒙的为主,都是靠中段,这也是我觉得高超越远越扯淡的原因之一,5000km以上级的导弹,末端速度都是溢出的,高超的优势也是在于其中段低轨侧向机动,现在你把低轨扔了追求射程

那不就是扯淡吗?

评 0 赞 0
 评论并转发至我的动态
发布
全部评论(